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黄提干行状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六、《陵阳先生集》卷二四、《永乐大典》卷七六五一
先生姓黄氏讳某字济叔隆州井研人
其先自金华入蜀,子孙散居邛、资、隆三郡,而隆之族为大。
四世祖迁,登元祐三年进士第
元符中,以选人上书,诋时宰,名在党籍。
曾祖考时敏,三冠里选。
尝著《易》,通六经,释疑义,号为博学
祖考顺卿,与兄朝卿同举于乡,里中称双凤。
朝卿后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乙科,为青神宰。
考子说,性刚介。
青神磨勘朝奉郎,告且下而卒,无子,或谓君宜亟图之,庶几赏延者,君正色持不可,人以为难。
曾祖妣陈氏,祖妣喻氏,妣王氏。
先生生于庆元丁巳,髫龀嗜书。
十九丧父,哀毁柴立。
免丧,即负笈游,学成都石室。
郡四方士殆万数,先生试辄上游。
已而叹曰;
「是不足为吾学」。
归,闭户穷经。
贫益甚,学益苦,从之游者日益众。
普慈素多士,岁率以夏秋之间为讲会,坐皋比者皆宿学大师,士不惮里粮,竞往听。
先生持所见与之相叩击,连折五鹿君,会下竦服。
早游秀岩、东窗二李先生之门,而某之大父雪溪公、先人存斋公尤敬之,奉书币延致家塾。
先生以师道自处,诲诸生有法,每讲诵过夜分,未尝假以词色。
诸生一笑语稍哗,一步趋稍异,一容止稍慢,先生辄厉声呵责之,人谓焦先生弗是过也。
大父即世,与先人俱东,流落阨穷,有不堪其忧者。
二老方相与䌷绎经传,考注同异,以不足日为事。
其后先生家于吴,书问往还无虚时。
岁或一再过,先人留辄累月,子弟奉巾履侍左右不敢怠。
与先人道同志合,每相规以正。
先人立朝,议论或抵忤,先生辄喜。
闻其得请去,尤喜。
诸贤先生闻行谊,皆愿交。
退庵吴公、朔斋刘公、双溪李公,前后交聘,先生独从朔斋双溪,而于朔斋尤久。
朔斋以文墨称一时,往往质之先生而后出。
先人守当涂先生已倦游,强以往,凡书翰墨,以烦先生
尝建小学,属先生为之规约甚备。
先人得罪权贵人,归卧苕霅,先生亦杜门教子,不复出。
先生连蹇名场,淳祐癸卯,甫荐江东
景定壬戌,以累举当入对,诸老力劝之行。
会有旨:县学皆设官职教,视郡博士先生得主庆元昌国县
昌国居海中洲,虽具而无教法。
先生首以白鹿洞从事,升堂讲《学记》一则,使学者先知学之所以误,与其所以学之序。
自是朔旦辄讲,反覆推尽,不为空言,学者翕然,以得师为幸。
间复严课试,岁终则校分而升黜之。
学廪旧县簿书,愿并属先生先生力却之,毋虑十数反。
曰:「君任养,吾任教,毋相淆可也」。
令不能强。
始至无所舍,有夫容洲,屋仅三楹,上雨旁风。
先生于县,捐奉撤而新之,复增堂皇公居,以为来者利,一不以扰县。
丞相、西涧先生叶公时在鄞阃,得先生讲义,大加叹赏,即书其牍曰:「学问深醇,讲说明畅,堪充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
且将及而举之,会先生解去,弗及用。
咸淳以覃恩循修职郎,再调台州宁德县
丞厅岁催役钱为关子九万有奇,人逆惮莫敢问,屡更聊摄,弊益滋,逋如山积。
而诸吏揽上户相表里,不可问,甚者去其籍。
先生究知其病,乃条画诣郡白之,且曰:「州县母子相依,痛痒相关,盍立定期往专卒乎?
毋徒困其子」。
戴侯恫一始见辄握手论文,如旧相识,留之幕府
先生力恳还,曰:「丞虽卑,吾职也,敢旷官乎」?
侯益敬叹,先生所请悉行之。
至邑,则户予一青册,使有钞者销,无钞者纳。
未几,负者毕输,解新补旧,不督而办,下户预借之弊尽革。
先生初与贰卿家公同寓吴,幅巾短褐,日相从萧寺。
公性高简,不可一世士,独敬先生,二子颐山坤翁、则堂铉翁因与先生厚。
至是则堂提点本路刑狱,首问先生所在,屡罗致不就,举以关升。
应诏荐士,复以先生为首,曰:「学有渊源,文有楷法。
持论坚正,制行洁清。
早登西州诸老之门,独擅汝南旦评之誉。
蔚为人物之表,宜备师儒之官」。
其相推重如此。
赵侯子寅来为守,未识面,亦以所知举先生
宁海叶公通德里,公角巾还第先生候之郊坰。
公犹不忘昌国,一见喜甚,摘赏贽文警语再三。
间语其乡人,以先生学问操履称之不容口。
迨解归,公复贻书中朝相料理,而先生已无意荣进矣。
过越,则堂力要权检法官先生亦为之尽心谳议,务得其情。
使者出循部,先生留司,吏抱成案,促详覆,驿致行司,日不下十数椟,先生剖析详明,傅以经义,多所平反。
壬申秋则堂召而某继之,辞不获命。
先生知某当来,趣为装将归。
某亟书丐少留,愿受教。
先生曰:「子以一致之性,处群物之会,吾为子惧。
虽然,勉之,无负所」。
雪崖先生洪公起帅越,兼庾事,雅知先生,辟茶盐司准备差遣
幕府省文书,日与同寮赋诗饮酒为乐,退辄掩关,馈问不通,门无杂宾。
郡有《西汉书》板,脱误蹖差,几不可读,先生欲白府刊正之
适洪公以真文忠公所编《文章正宗》属先生校雠,先生曰「是吾志也」,乃并《汉书》白之。
仓司置局,字字参计,虽盛暑弗置。
所釐正藁已具,未刻梓,先生忽感风眩,谒告少间,犹自力拟文椟,阅书策,应人事,如它时。
时先生二子请举江东未还,某往省,先生使人逆拒之。
因属先生之姻杨君明复,昼夜视先生
先生谢医并药,曰:「吾无所苦也」。
一日与杨君坐语至暮,忽痰薄咽间,疾复作,竟终于官之正寝,癸酉九月乙酉也。
某以诸生,实制服受吊。
洪公尤嗟惜,赠赙特厚,且经纪归其丧。
先生性静专,于书无所不读,一再过则终身不忘。
尤粹于经,格言要义,往往皆成诵。
讲明义理,居多自得。
其大旨率本伊洛,而诸儒之说,亦皆参考互绎,贯穿融液,以会其归。
义有未安者,未尝苟同,颇为改易。
其于象数、制度、名物,口讲手画,粲然可睹。
以至训故义疏,一语之疑,一字之误,人所不经意者,先生言之甚精。
伦类博通,本末该贯,世之号为儒者,未之能及也。
每叹学者好高骛远,躐等陵节之病,故其教人必以致知格物为先,而主之以敬
使人静坐,收敛心身,整齐庄肃
曰:「不如此,无下手处」。
平居寡言笑,及讲学则乐于开导诱掖,旁引曲譬,亹亹不倦,其词气反宽平,真得讲师三昧。
虽过时而学者,皆言下有省。
先生制行甚谨,如蹈规矩,如奉圭璧,终日兢兢,未尝见有燕惰之色。
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先生有焉。
威如之教行于家,方严不可犯。
然其中洞然无城府,处事接物,一出于诚。
与人交,笃至周尽,终始无间。
人有片善寸长,不啻如自己出,逢人辄称道不置。
闻言人之恶,则掩耳避去。
尤谨于礼,笃老不废,虽童幼亦与为酬对不少忽。
不求人之知,而人自知之,于其知之者,亦介然自处,不可亲疏。
言不及利,遍游诸老而贫,自居环堵,萧然无儋石储,不顾也。
所居必痛扫溉,一室艺兰菊,列图史,布衣疏食其间,以名教自乐,不知岁月之徂。
成行尊,朋友信之,乡里化之,公卿大夫敬之。
不得已而仕,白首下位,不沮不戚,惟职业自尽。
盖有为乘田委吏,不卑小官之意。
然明练通达,宿于其官者所不如,故所至有去思。
其于文根据渊源,力闳以肆,大抵取诸胸中而书之。
凡钩章棘句,巧鞶帨而窘边幅者,先生所不为。
诗则薄晚唐,尚王、苏,精深华健,得《骚》《雅》意。
与大父、先人,暨朔斋诸老,倡酬联轴。
笔法尤遒劲,逼欧、,寘之名帖中,莫辨也。
为金石书者,以不得先生书为憾。
如《岷峨楼记》、《喻德君墓碣》、《太白祠堂记》、《黄庭经》等书,皆尽其妙,争宝藏之。
自号樗庵老人,有《论语幼学》、《说易集传》、《诗会解》、《汉晋史节》《、通鉴类》、《名物度数》、《性理指南》、《信笔录》等书,皆蝇头细字,每帙不下十数策,藏于家。
先生逾四十不娶,大父以孙明复、邵康节之事感之,娶史氏,省元元一之孙。
子男四人:寿文、起潜,待省进士
黄中,为外祖喻氏后。
皆力学能文词,世其家。
良老,早夭。
女三人,长早卒,次在室,次适进士王佐材,先二年卒。
孙男三人,见心、奎寿、晦老,皆夭。
孙女三人。
其孤将以甲戌十月庚午奉先生柩葬于平江吴县至德乡凤凰山之坤原。
呜呼!
先生师道之立,经学之术,如胡翼之、孙明复。
使其稍进于时,必能助成王德,有补世道。
而位不配其德,用不究其,赍志以殁,其所就仅如此,可胜痛哉!
某丱角受学先生先生视之如子,耳提面命以至成人,虽不敢自谓有得于先生之万一,犹庶几未死之年,日闻师训,以不为小人之归。
讵意一旦梁坏山颓,呜呼已矣,无复可言矣!
罔极之恩,其何以报矣!
患难馀生,志气颓落,方为门墙羞,其何能论次先生之平生?
先生遗意,谊不得辞,顾葬日薄,乃掇言行大略著于篇。
它尚多所遗,无以发先生道德精蕴,此则某之罪也。
立言君子,倘矜而赐之铭,尚有取于斯焉。
贾氏谈录序开宝三年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贾氏谈录》(商务印书馆说郛本)
庚午岁,予衔命宋都,舍于怀信驿。
左补阙贾黄中丞相魏公之裔也,好古博雅,善于谈论,每款接,常益所闻。
公馆多暇,偶成编缀,凡二十六条,号曰《贾氏谈录》,贻诸好事者云尔。
唐末宋初 · 扈蒙
 押侵韵
五凤齐飞入翰林宋洪遵《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云。)
寄赠宣义大师 宋 · 贾玭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篆写千文迈古今,感陶承旨撰碑阴。
两朝雨露书中得,满箧诗章物外寻。
衡岳水云长挂梦,帝城烟月不关心。
西游去后无消息,想共陈抟一处吟(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二六《赠梦英诗碑》 按:《金石萃编》引《寄赠宣义大师》作者结衔“太中大夫、行尚书兵部郎中”,卷末跋云:贾玭,史附《贾黄中传》,黄中南皮人,父字仲宝晋天福三年进士,宋初为刑部郎中,终水部员外郎、知浚仪县,年七十卒。与碑结衔不合,未知即一人否。)
推治曹彬等失律罪诏雍熙三年六月戊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九四
天平军节度使曹彬河阳军节度使崔彦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米信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内客省使武州团练使郭守文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云州防禦使傅潜亳州刺史蔡玉光州刺史陈庭山,文思使儒州刺史薛继昭等,昨者付以兵权,授之成算,据其事势,决合成功。
而乃逗留,略无规画,挫士卒骁勇之气,长□□桀黠之心。
国有常刑,固当推鞫。
宜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李巨源尚书省推治之。
贾黄中等纂神医普救方令付史馆刊板并赐器币诏雍熙四年十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太宗皇帝实录》卷四二
卢、扁之方,雷、桐之术,伫之以十全之效,言之于七日之前,古法在焉,人命所系。
朕纂承大宝,抚育兆人,每念夭伤,思伸救疗。
而方书舛误,编袟繁多,因命分以部居,条其类例。
黄中等思穷精诣,识本疏通,集彼群方,著成千卷,垂于后世,所利益多,克副朕怀,深嘉乃绩。
宜加颁赉,以示优恩。
仍宣付史馆,令刊板流布天下。
黄中等赐器币有差。
伏睹禁林盛事谨赋一章 北宋 · 贾黄中
七言排律 押真韵
璇题飞白御毫新,三体琼章妙入神。
特赐禁林为盛事,只缘明主重名臣。
青编辉映轻前古,丹地深严隔世尘。
金箓祯祥非是宝,玉堂名号此方贞(自注:玉堂之名,从来未著格令。今圣君亲书玉堂之署四字,为千古不朽之事,自此名始真矣。)
恩荣谁比烟霄客,文彩长悬日月轮。
为报鳌宫主人道,蓬莱全胜昔时春(自注:黄中以近离内署,故不觉有此健羡之句。)
按:宋洪遵《翰苑群书》卷上
真源万寿宫碑记 北宋 · 徐闳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臣尝闻《礼经》曰:「有天下者祭百神」。
凡名山大川,能出云为风雨,皆谓之神,祀典记之,厥有常享。
况天地钟灵气而为真圣之所居,社稷蒙休,斯民仰庇,则崇祀之礼,可不度越常典而致其重哉?
龙舒直州治之北,万山环列,绵亘二百馀里,以属于霍。
巍峰叠嶂,巑峭束立,凌厉霄汉之上,是为天柱。
一峰巍然,隐于天柱之前,其泉温厚,其地郁茂,幽岩邃谷,穷之益深,如高人节士,蓄德纯粹,韬光晦迹而优游于山林之下,此潜山所以为潜者也。
臣尝以前史考之,西汉武帝南郡,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宣帝修武故事,岳渎之祀,皆有常礼。
而祠南岳灊山于灊,盖天柱为灊之别峰,而灊为吴楚之望,故群峰异名,总谓之灊焉。
道经云:「司命洞府在灊山」。
唐阳璹曰:「司命天官也,总真仙之俦,载生灵修短,五岳六曹,悉皆取则,犹地官之职天下之版图」。
唐明皇帝尝梦与之接,于是发内库缯帛,遣使入山,创立庙貌。
求就其址,弗协于卜,祷之累旬,乃有白鹿见于高冈,即其地建焉。
我朝自艺祖受命,圣君继祚。
太宗皇帝以神功霁烈囊括宇内,天心眷顾,有开必先,乃发德音,焕新祠宇,命以仙观名之。
真宗皇帝妙道配天,洪灵来格,瞻粹容于密迩,宣皇绪之绵延
于是正其徽称,追严祖道,亲挥奎画,昭贲宸居。
逮我神考,克遵常宪,易新冠冕,寅奉有格,真诚精祲。
灵贶灊符,盖未可以概举也。
主上躬神明之资,乘熙洽之运,储思穆清,怡神昭旷,索琳赤水,访道崆峒。
盖将踵羲皇之高躅,参乔松之逸驾,返淳风于邃古,阐元化于方来。
且念蒙景祚者,不可以无报;
奉真游者,不可以不严。
政和七载,肆放明诏,以「真源万寿」名其宫,以「庆基」名其殿,揆日庀徒,载加营饰。
于是工以心兢,民以悦来,役不踰时,而琳宫一新矣。
其经费皆出于官,为钱三千万。
合新旧屋,三千六百馀间。
广殿鼎峙,修庙翼张,飞楼复阁,延袤无际。
俨应门之八袭,陋璇台之五层。
真圣中居,列仙环侍,珠贝犀象,陈供交错。
祥烟凝飙驭之至,虚籁发钧天之奏。
灵山挺秀,嘉木冬荣,信乎真仙之宅也。
虽然,臣窃以谓人见祠宇之壮丽,而未见严奉之因,未知圣神之虑。
夫太上之道,微妙圆通,而缮性于俗者,去道为愈远。
故以发明其道,以示天下,使一世而得淡漠焉;
故严其礼,所以崇其道,所以化天下。
天王之用心也。
先是,太平兴国中灵仙观既成,翰林学士贾黄中为之记。
今尊崇之礼,视昔有加,而易以新号,未有记焉。
臣于是宫,尝被诏总其事,且以为请丐御书,与三朝所赐共藏于阁,以镇福地。
既赐可,并敕臣文而书之。
臣愚昧寡闻,学不知道,位卑迹外,承命震恐,逊避靡遑,乃述所闻为之记。
故前叙夫严奉之因,而终叙夫睿王立教明道以化天下之意,俾后世考焉。
谨拜手稽首而为之颂曰:
天地奠位,品物流形。
融结山河,岳为之尊。
惟兹五岳,作镇中土。
灊居其南,为岳之附。
势凌穹旻,根绝坤维。
爰开洞府,有神居之。
曰神维何,玉清分职。
实为我皇,祖绪所出。
庆流有衍,神圣受命。
亿兆皈仁,方隅大定。
清都敷佑,感应潜通。
龙驾帝服,来临法宫。
申锡无疆,景命有仆。
既答洪釐,以介景福。
爰正徽号,载饰真祠。
宸翰昭贲,冕服是宜。
世道交兴,真人嗣历。
垂衣岩廓,化行绝域。
皇道炳焕,帝载缉熙。
啬神恬澹,观妙希夷。
乃眷琳宫,肇基维旧。
我其新之,式崇丕搆。
庀徒处事,百职骏奔。
虞衡饬材,般梓挥斤。
役不掩时,大功克就。
岩壑生辉,楼观延袤。
瑶池焕悉,化成匪遥。
蓬壶方丈,崛起灵鳌。
煌煌列仙,垂绅委佩。
中拱上灵,肃雍环侍。
累圣同道,旧物维新。
百神受职,以莫不宁。
真源其长,庆基其固。
于万斯年,受天之祐。
维兹贲饰,匪曰弥文。
崇礼明道,启迪群心。
譬彼宵人,冥行罔适。
迷其东西,示之斗极。
淳风大煽,元化旁流。
俗同太古,端拱优游。
维天高明,维地博厚。
圣德作配,同其长久。
按:康熙安庆府志》卷二六,康熙六十年刻本。又见民国灊山县志》卷三○,《天柱山志》第三三三页。
曹武惠王彬行状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
幼沈厚谨愿,汉乾祐中,承父籍补牙职。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甚异之,尝指谓左右曰:「此远大之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贵妃张氏,即从母。
周祖受禅,世宗致书镇帅何福进,召京师,隶帐下,从镇澶渊
及嗣位,补供奉官,擢客省副使、河中都监
蒲帅王仁镐帝戚,尤加礼待。
仁镐益恭,公府宴集,必危坐终日,未尝转眄。
仁镐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疏怠」。
显德三年,移潼关监军,就迁西上閤门使
五年,代还,奉诏赐吴越王铠甲、弓弩、鎗剑,及中吴军节度钱文奉国信
既致命,即日遽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人趣舟追及,因与之,犹不纳,至数四。
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归籍其数,悉上送官。
世宗谓之曰:「前使浙中者,取求无厌,其辱君命;
汝独能如此廉洁,甚可嘉也。
尽以所输还之,始拜赐,分遗亲党。
明年判四方馆事,出为晋州兵马都监
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昼则训师,夜则巡警,以勤瘁闻。
廷璋节制平阳,颇推服之。
一日,廷璋率宾佐游郊外,方环坐笑语,会邻道王将走单介驰书诣,询于左右曰:「孰是曹监军」?
有指示之,使人以为绐也,笑曰:「岂有国亲内职,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引进使
初,太祖典禁旅,尤器重非公事,未尝上谒,平居宴会,亦罕预,太祖奇之。
建隆二年,趣召归阙,谓之曰:「我畴昔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顿首谢曰:「臣事周室为近亲,历职禁近,安敢交结尊贵」?
上益嘉奖。
客省使,俄命与王全斌、郭进领步骑万馀攻河东乐平县,降其将王超、侯霸等千八百人,又获千馀人。
俄而贼进,悉汉兵来救,三战皆败之。
廷尉平晋军,又降静阳等十八寨
乾德初,改左神武将军内客省使
河东来攻平晋军,命郭进、张彦、陈万通援之。
未至一舍,贼遁去。
时初克辽州河东契丹五押骑六万馀来攻,又命李继勋、罗彦环、郭进、武怀节援之,大败虏骑于城下。
俄兼枢密承旨
二年冬,遣将两路伐蜀,诏马军刘光义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以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又降遂州
时诸将咸欲屠城杀降以逞,惟申令戢下,所至悦服。
太祖闻之,诏书褒美,使曰:「汝能约束将士,禁暴恤民,吾任得其人矣」。
两川平,会益州王全斌、崔彦、王仁瞻等昼夜宴,不恤军士,因而部下渔夺货财,人苦之。
屡请旋师,全斌辈逗留不发。
俄而全师雄等搆乱,复与光义破之于新繁,擒万馀人,与彦通协力剪灭。
及还京师,上尽得全斌辈事状,因面诘仁
历诋诸将为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且曰:「清廉畏慎,不辜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乃以全斌属吏
即日授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领义成军节度
入见,上奏曰:「征西将皆以获罪,臣独受赏,何以宁处?
不敢奉诏」。
上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茍有纤介之累,仁岂为汝隐邪?
惩劝,国之常典,可勿让」。
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行营前军马步都监,战洞过河,斩一千馀人级,夺人马甚众。
开宝二年太祖将亲征,复为前军都监,率兵先赴太原,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
又战城南,薄于濠,擒夺千馀级。
太祖至城下,分置寨于四面,命主其北。
六年,检校太傅
江南李煜违诏,称疾不朝,完城垒,缮甲兵,渐失藩臣礼。
七年九月,诏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使田钦祚率兵先赴荆南,大发舟舻。
上连日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棹东下。
又命潘美发步士总十馀万,水陆齐
太祖御长春殿宴饯,语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
慎勿暴掠生民,惟示以威令,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十月,诏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
分兵甲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山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晏、钱兴,进克池州
又战铜陵,生擒八百人,获战舰二百馀艘,连克当涂、抚城二县,驻军采石矶
十一月,又击败吴兵二万馀众,生擒伪兵马副部署杨收都监孙震,获马三百馀匹。
诏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等进师,破江南军数千人于新陵寨,获舰三十馀艘。
十二月,破其军五千众于白鹭洲,生擒百馀人,获战舰百五十艘。
八年正月,破其众万馀于新林港口,斩二千级,焚战舰六十馀艘。
二月,军次秦淮
吴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大败之,俘斩数万计,获兵器数万,印数十钮。
浮梁成,吴人进师出禦,大败其众,获伪将卫军都头郑宾七辈、及军器万馀。
又攻其城南水寨,杀戮千馀,破数千众于白鹭洲,俘朝千计于江中。
三月,破吴兵数千众于江中,俘五百人
破关城,悉焚其庐舍,杀千馀众,溺死者又千计。
守陴者皆遁,伪天德军都知兵马使张进等九人来降。
俄又破其军二千众于淮北
六月,又破其二万众于城下,夺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两浙军克润州,部送降卒数千人赴军前,卒多道亡,遂发檄招诱;
稍皆集,又虑其为变,尽杀之。
自长围金陵,历春夏至秋,凡三时,而居人樵采路绝,频经败衄,城中丧气。
李煜危迫既甚,遣其大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
太祖不知省,号令诸将,促之降。
迁延未能决,夜出锐卒数千人,构炬鼓噪,犯潘美之壁。
先是,本军列三寨,居其北,分道攻城,画其地形曲折来上,太祖指寨其使曰:「此宜深沟以自固,吴人必夜出兵来寇。
尔亟去,令曹彬自督促,并力速成之,无堕其计中」。
等昼夜督丁夫掘堑,成,果出兵来袭,驱帐下精甲依新搆拒之,人大败,破五千馀于城下,又获伪印十馀钮,杀戮殆尽。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等率士卒晨夜攻城。
长围中,每缓师,冀归服,尚为左右所惑。
十一月,凿城将陷,又使人入谕曰:「事势如此,则所惜者一城生聚。
主能归命,策之上也」。
犹豫不决。
翌日,城陷,申严禁暴之令,兵不血刃。
与其臣百馀人诣军门请罪,慰安之,待以宾礼,请入宫治装,尽以其族归京师殿数骑待于宫门外。
既入,左右密启曰:「纵入宫,或致不测,为之奈何」?
笑曰:「煜甚愞,素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果如言。
伪朝文武官吏,赖保全,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即遣还之。
因大搜军中,无得匿人妻女。
仓廪府库,委转运使按籍检视,一不问。
师旋,舟中惟图籍衣衾而已。
以功拜枢密检校太尉、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检校太师,从平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为弭德超所谮,出为天平军节度
旬馀,太宗悟其事,待之愈厚,俄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大议北伐,命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陆都部署河阳节度崔彦进为之副,内客省使郭守文都监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傅潜都指挥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李延斌、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马正分为马步都指挥使马步军都军头范廷召文思使薛继昭为先锋,都军头田绍斌、荆罕英、宫苑使李继隆策先锋,光州刺史陈廷山隰州刺史史圭、左神武将军刘知信六宅使符昭寿押阵。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内衣库使张昭勍、引进使董愿为都监亳州刺史蔡玉排阵使马步军副都军头韩彦卿、窦晖为先锋,曹美策先。
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西上閤门使袁继忠都监
上召等,授以方略
又以忠武军节度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令分路进讨。
三月,破虏固安南,斩首千馀级,克其城。
又下新城涿州
戎人来援,大破其众于城南,获马五百疋,杀奚酋贺思相公
四月,又与米信破虏于新城东北,斩首二百级。
五月,与虏战,攻沟关,王师不利,馀师宵涉巨马河,退屯易州,临易水营焉。
宫苑使王继恩驰驿奏其事,上至,令分屯边城,追诸将归阙。
先是,贺令图及其父怀浦,薛继、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倖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遂遣、彦米信雄州田重进飞狐潘美雁门,约从齐举。
将发,上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并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彬之大军亦联下州县,军势大振。
每捷奏至,上已讶进军之速,而忧虏断粮道
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
上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返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勿前,急引兵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
等尽掠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
部下诸将,闻、重攻城野胜,累获其利,以为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
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虏大众当其前,且行且战,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频克捷。
而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退兵,无复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等至,诏鞫于尚书省,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御史李巨源杂治之。
、守文、潜具状违诏失律,士多死亡。
、彦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虏所败。
彦圭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致亡失军士。
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
廷山涿州会战失期,继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
刑部大理寺上言:「彬等奉辞出征,大失辎重,准律,主将守备不设,为贼掩覆,临阵先退,皆坐死」。
又下其事,工部尚书扈蒙等议,如有司所定。
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责授检校太保右骁卫上将军彦进右武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仍皆削爵,馀皆以次降黜。
四年,起检校太傅、兼侍中武宁军节度
耕籍恩加检校太尉
召还,会上元侍宴观灯,上顾,历数前朝将相,皆有评品。
徐州民数百,诣阙求还本镇,优诏褒谕。
淳化五年,徙平庐军节度
真宗嗣位,复检校太师
数月,召入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幸,手和药饵之,赐白金万两。
供奉医僧供蕴宿其第诊视,中使抚问。
六月卒,年六十九。
上亲临哭之恸,甚震悼,言必流涕,废朝五日。
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曰武惠
又赠其亡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录其亲族、门客、校尉,拜官者十馀人。
八月,又诏与赵普同配享太祖庭。
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
博览强记,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
尤疏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
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
平蜀回,太祖因从容问以官吏善否,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
及固询之,惟荐随军转运使沈沦廉谨可任。
其为藩帅,遇朝士于涂,必引车避。
过市,则戒驺御,不令传呼。
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
昌言延安还,因事被劾,未得入见,在近密,遽为上请,乃许朝。
归休闭閤,门无杂宾。
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子璨、珝、玮、玹、玘、珣、琮。
珝娶秦王女兴平公主,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玮至彰武军节度,赠侍中
玹至左藏库副使
玘至虞部员外郎
珣至东上閤门使宜州刺史
琮今为西上閤门副使
按:《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四三,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刘蓉生 清末民国初 · 吕景端
对联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琴堂两载感知音,幸故园暂息,前席重陪,讵料贾黄中身先母老;
循吏一编无愧色,看箧仅遗书,田空负郭,方显胡文德清畏人知。
殿中丞扬州税徐君墓志铭1055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八、《元丰类稿》卷四四、《曾文定公集》卷一四、《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一○、《黄氏日钞》卷六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一○、《八代文钞》第三二册、乾隆《江都县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唐之亡,强者分其地,为国以十数。
杨行密淮南,称
海州徐温为吴将,有功。
行密死,三子相次立。
用事贵显,死,其养子知诰遂代杨氏,尽有江淮之地,称唐。
所与为姓名者,姓李氏名昪
己子知谏,事为将,死,追以为中书令、临淄王
知谏子逊,事子璟,为中书侍郎上饶郡
逊子徐君,事璟子煜,为其秘书郎,赐绯鱼袋。
宋既受命平天下,俘李氏以归,徐君亦随之京师,得为太常寺太祝,不乐,弃官归江南,久之为殿中丞、监扬州税以死。
子天锡为秘书丞,亦死。
女四人,其第二女与季皆嫁吕氏。
徐君死祥符间,后四十馀年,嫁吕氏女有子倚,始葬徐君与徐君之母李氏、妻陆氏于扬州之某原。
方徐氏之先,与杨氏俱起东南,收其土地而有之,遭行密子弱,徐氏实任其国,至遂代吴。
而徐氏子孙,亦皆据士民之上,有王公之势,于其一时富贵之际,岂非盛哉!
百年之后,其世凌迟,至于徐君,遂死而无以葬,葬于异姓之孙。
盛衰之变,何其速也!
然自前世无不皆若此,富贵之不可以久恃,亦何必异也。
而世之不安其命者,方枉义挈挈以觊幸其偶得之者,又惴惴恐失之,是真可以常处也哉!
初,东南之地既入于有司,天子怜士民,许皆复田其故所有地。
徐君之地为尤多,多不取。
有冒徐君之地以卖之者,亦不问。
是以其贫甚,而徐君独自得。
徐君讳元榆字仙材,好学,善属文,吏部贾黄中尝试其书判曰:「元、白不足多也」。
尤能诗,诗数百篇,号《南归集》,大抵多慨其不得志,徐君之所以自见也。
嫁吕氏女之夫名某,怜徐君之死无以葬,死以属其子倚。
倚贫甚,能自力,卒葬徐君而就其父志。
铭曰:
富吾不争,可谓既好之。
贫吾不怼,可谓又安之。
谐归此丘,女子之为。
永昭厥声,维此铭诗。
尚书都官郎中王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一
世之所谓长厚君子者,予尝得而拜之,及其死也,予尝得而铭之,今夫予之铭王公也。
王公为外郎时在京师,予与常山董伋往拜而丈事焉。
王公之为人恂恂而谨,虽对妾隶,肃然有礼而加爱焉。
其为政尚恕,民之饥者,发以食之,属吏有过,专为讳匿而终不肯发。
其所施设无甚异于人,至其久则吏民习服而益亲向之。
人谓公:「今之为吏者,屹屹以为强,揭揭以为察,横罗旁击,不较曲直,攘取世俗之誉以取贵仕,公盍亦少厉爪距以自奋」?
公笑曰:「人耳人耳,奚异于我哉!
吾岂忍杀人以自售耶」?
言者惭伏。
呜呼,非所谓长厚君子者耶!
公之初登进士第,再调潭州司理参军
湘乡有盗五人,已具狱当死,公覆之曰:「此非盗也」。
穷之果然,已而亦获真盗。
醴陵富民杀人,邑胥受赇,执其佃客,客被掠自诬服,叩头乞死。
公视之恻然,取案熟读,有缺其日月而忘其填者,公曰:「吾无疑矣」。
于是尽发其奸状。
上官闻之,争荐其能。
及满,法当迁而得职官,翰林胥公偃掌选,言于上曰:「王某尝活冤人,宜有以进秩」。
遂改大理寺丞、知兴国军永兴县,再徙潭州通判
猺人为寇,公调发粮饷,师得宿饱。
安抚使以闻,乃知临江军,又移吉州信州,七迁尚书郎中。
公时已老矣,而新安太夫人犹在堂,乞监同安灵仙观,以便安养
岁馀,太夫人卒,公侍灵舆归豫章,白发扶杖,哀慕如孺子
因得疾,以嘉祐七年六月八日终于家,享寿七十五。
公讳固,字伯充
其先居南康建昌五代兵乱,徙于豫章分宁
自曾祖而来,世以儒名家而未尝得仕。
李氏既入朝,公之伯祖某始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五。
于时太宗皇帝兼用才武取人,见公状貌眇然,不称所闻,因罢去,遂终身不复出。
伯父某亦以文学老于乡里。
公以再世不显,因刻励读书,终以成名焉。
曾王父讳某,王父讳某。
考讳某,以公赠光禄少卿
母游氏,冯翊县太君
继母章氏,新安县太君
娶祝氏,河南县
男五人:建中筠州司户参军
黄中太庙斋郎,早世;
莘、纯中,俱登进士第
莘,饶州馀干县
纯中,鼎州桃源
三女皆适士人。
孙十九人,曾孙四人。
蕃衍成就,其亦有显者欤?
初,河南之葬,公自理穴,曰:「吾将处此」。
遂以其年九月某日葬于分宁县仁义乡𥖨头原,从其志也。
铭曰:
灼灼而燔者,吾知其为光。
阗阗而震者,吾知其为声。
惟固守于内者,不耀而鸣德,既老而益成。
呜呼,何哉!
岂为善而不近名,殁而可祀为乡先生者耶?